這個時候,如果還有業內人士認為,來自國家層面的產業政策可以開啟家電市場的新春天,拉動家電消費市場的全面回暖、促進家電消費綠色節能智能升級,那真的是太可怕了。要知道,連最直接的低價格戰都無法拉動消費了,憑什么一個口號一份文件一項措施,就可以?
這兩年的中國家電行業,一邊是政策的暖風頻頻吹來,從國家政策到部門文件指南,一份份均關注到家電消費的激活和信心。最近又有激活家電消費的新目標發布;另一邊卻是市場的低迷乏力,無論是企業還是商家,都陷入一輪為了生存的保衛戰中,引發行業新的焦慮。
那么,對于中國家電產業來說,產業政策如今到底對于刺激家電消費市場還有沒有拉動作用?存量市場龐大的消費需求,又應該如何在家電產業得到進一步激活和釋放?面對越來越多變的市場和消費,到底應該如何把握產業競爭的主旋律、抓住市場競爭的主動權?
國家產業政策,包括財政補貼等手段,對于家電產業來說,其核心價值不是要拉動消費,幫助廠商撬動市場的逆勢增長,多賣貨多賺錢多搶單。而是要真正引導行業和企業朝著技術創新、產品迭代和消費升級的主方向,不斷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、手段和模式,賦予產業的可持續競爭力。從傳統的拼價格、拼規模走向拼創新、拼創造,從而探索高質量的發展路徑。本質上,對于家電廠商來說,產業政策就是指路明燈,絕不是“賣貨神器”。
可以想象,即便將10多年的家電下鄉、以舊換新、節能惠民等財政補貼政策再次實施,也很難在當前的產業環境和市場局面之下快速拉動市場的增長。一方面,家電主力消費群體已成熟且多樣化,不會為了享受所謂的補貼費用而去購買沒有需求的家電產品,畢竟家電本身就是耐用消費品;另一方面,家電產業發展到現在,圍繞低價引領、產品制勝、渠道為王等競爭手段和策略,都很難實現“立竿見影”,必須要圍繞用戶建立新的經營思路和手段。
早在多年前,國家的產業政策思路就全面生變,不可能對行業性所有企業的產品進行消費通補,這很容易會形成另一種市場競爭的不公平,甚至還會產生騙補等情況。所以,最近10多年以來,無論是高效節能、綠色環保、消費刺激等家電產業政策,早已不是對行業所有產品的通補,而是重點鼓勵、激勵高能效、綠色環保等產品和技術。在這種情況下,家電廠商對于產業政策的期待重心,不是聚焦在政策補貼刺激消費,而是在鼓勵企業科技創新、獎勵企業智能制造升級,引導企業在高能效高品質高滿意度等層面,集中投入重力。
靠市長不如靠市場,這句話至今在家電行業仍然有用。當前一線市場上的所有家電廠商來說,早就應該清醒了。一是,盡快放棄對于國家產業政策,甚至是補貼政策,會對家電消費產生重要刺激和拉動使用的認知,這個年頭能解決家電消費增長問題的只有靠自己雙手與雙腳了;二是,所有廠商要回歸商業競爭的價值軌道,依靠廠商合力的動銷手段,來撬動市場增長和消費激活的問題。單一的價格手段,以及產品、營銷手段都必須要面向用戶需求重構和優化。
目前一線市場上直擊用戶、拉動銷售的最有效手段,就是家電廠商的聯手抱團促銷,共同面向一線市場展開一場用戶的新棋局。用戶的需求是什么、用戶的感受是什么?產業政策不清楚,但家電廠商清楚,靠的就是長期在一線市場上的投入與深耕,真正通過與用戶的真心交朋友,而不是忽悠、欺騙和打壓。
正所謂,磨刀不誤砍柴工。所有家電廠商當前都要正視產業的現實和市場的現狀,不要說產業政策甚至財政補貼難以快速刺激并拉動消費,即便是企業的持續降價、天天促銷也很難解決市場增長的問題。因為,所有的努力改變都需要時間,所有的創新投入都需要沉淀,家電產業從野蠻擴張、盲目快跑到經歷轉型陣痛和發展蛻變,最需要的是時間與定力。
很多家電廠商的經營思路轉型,從上至下都需要1、2年,更不要說在一線市場上落地的促銷手段和推廣活動,還要不斷試錯、總結和復盤,沒有幾年不可能成熟和完善。所以,不要被最近1、2年的努力不成功、付出沒有回報而困擾,所有廠商只要走到正確的道路上,就不要害怕路長且艱險,堅定不移地探索廠商聯動下的用戶經營之路!
文章來源:慧聰凈水網